仲裁执行问题探讨
慈溪律师事务所
2025-05-25
在中国,仲裁裁决的执行是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的相关规定进行的。当一方当事人获得仲裁裁决后,如对方未履行赡养费支付义务,且有意逃避或转移财产以规避执行的行为时,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:首先,可以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保全,以防止财产转移。其次,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状况,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强制执行。第三,如债务人确实存在转移财产的行为,可能构成拒执罪或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罪。此外,还可申请法院对债务人采取限制消费等措施,直至其履行义务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226条: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,对于可能被转移或者毁灭的证据,予以保全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237条:对债务人不履行义务的,应当责令其在十日内履行。如果债务人经催告仍不履行,除有法律规定不得强制执行的外,法院可以采取罚款、拘留等措施。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〉的解释》第94条:在执行过程中,债权人可以请求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状况,并提供相应证据以支持其请求。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〉的解释》第96条:法院对债务人的消费行为进行限制,不得超出基本生活所需的范围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264条:违反国家有关规定,故意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便利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266条:为债务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,以逃避债务义务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上一篇:简单个人承包合同有效吗
下一篇:暂无 了